[导读]“春晚”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这种演变过程里,在“春晚”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赵忠祥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主持风格。
倪萍、赵忠祥(资料图)
本文摘自《风云赵忠祥》广天响石 著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春晚”第一个出现的主持人
在一个文艺界聚会的场合,赵忠祥提起,自己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主持人,姜昆笑说那年春晚的主持人是我们四个:马季、王景愚、刘晓庆和我。
如果观众现在能找到当年的“春晚”录像,当然会看到赵忠祥播报节目的镜头。然而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他是第一位出场者,是开场人,以上四位是他逐一引出的,这是历史,历史是无法改写的。
1983年,中央电视台在除夕之夜给全国的老百姓制作一台联欢晚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济济一堂,以茶话会的形式一起联欢、共同欣赏文艺演出。这个节目直播给全国各地的电视观众,与大家一起守岁、一起欢度除夕之夜。这就是黄一鹤、邓在军二位导演最开始的春节晚会的构想。
当时主持人的概念才刚刚提出来,那时候社会上还没有追捧明星的现象。选择主持人的条件,就是要找大家都很熟悉,形象很亲切,声音条件好,然后又是以演出,特别要以喜剧为主业的人,这基本上是当时的思路,这是第一届春晚的标准,而从1984年第二届春晚起,赵忠祥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春晚”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这种演变过程里,在“春晚”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赵忠祥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主持风格。
主持“春晚”是赵忠祥艺术生涯里一个承上启下的里程碑。当赵忠祥在主持领域开创一代先河的时候,由离开新闻播音的缺憾转成了主持综艺风格确立的欢欣。“春晚”所带来的变化谱写了他的艺术的命运。从赵忠祥开始,主持变成一种艺术,并逐渐地为国人接受并喜爱。赵忠祥在“春晚”的主持,开创了主持艺术的一个新时代。因为赵忠祥等人的精彩主持,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主持人的“风暴”。想当电视主持人已成了那一代青年人中的梦想。从“春晚”的火爆到《正大综艺》的走红,几乎同时掀起了主持的“大潮”。这中间,赵忠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而今任何节目都无法离开主持人,主持人成为一档节目的形象和品牌,也成了节目成败的关键节点。
虽然应该很理性地来分析,如果没有赵忠祥,也会有其他的主持人出现。毕竟时代的步伐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顿。但却无法否认,赵忠祥的实践带动了这个时代主持人现象出现过程,并促进了主持文化效应的迅速产生。也由于他的大气、亲和与自如挥洒的成功,不仅他本人,他还为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为主体、后来成为全部的清一色主持人阵容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赵忠祥主持过的n次“春晚”
赵忠祥参与了那么多次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那么他记忆中的“春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从访谈中节选了一段,以飨读者。也许,用原汁原味的“赵氏语言”,来描绘他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来讲述其中的故事,会更真实,也更有意思——
能有机会参加18届“春晚”,担纲主持15年,这是 我一生的幸运和荣耀。
中央电视台第二年的“春晚”是我在任何场合都会讲到的,它永远是电视史的一个经典,是无可颠覆的经典,留下了无尽的思考,也给“春晚”打造了一个模式。
第一个经典节目就是《难忘今宵》,这首歌是“春晚”里面的一个插曲,黄一鹤找到乔羽,乔羽说他那天晚上很困了,那个时候家里都没电话,骑着自行车到他们家里,说无论如何都要写一首歌,我明天就要用。老爷子困了,灯下就随便给他划了几个字,他认为也不是特别好。然后找王铭作曲,让最当红的李谷一演唱……这么一个小词一个小曲唱完,却意想不到地引起轰动而且无人不感动,很多人落了泪。因为这支小曲唱出了当时人们的共同情怀,喜聚怕散、期待美好又有忧思,以后二十多年中,每一个导演都想再创辉煌。作词作曲家也都想再做一支歌,做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主题歌,去替代《难忘今宵》,但永远替代不了。一个经典是经过若干年若干人的颠覆,却颠覆不灭的成果。我们现在仔细去品味,很美好又缠绵悱恻的一支小歌曲。但这支歌在1984年的那次晚会上,经过李谷一演唱,很多人感极涕下,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充分反映了我们的政治局面和我们的生活真谛——反映人民大众希望安定祥和的心声。1984年跟1976年比起来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好了许多,正在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中国人心有余悸,以往每过七八年一定有一个大折腾,就是我们今年在一起团聚联欢,明年呢?当时我就以这样一个心情依依惜别,在一个感伤的过程当中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这样一种很甜美的岁月和生活。这支歌必将成为久远的经典。
淡出“春晚”
在赵忠祥主持“春晚”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某次民意调查的结果是大家想换个主持人,18年了老看见“老面孔”。所以,赵忠祥就“下课”了。这是因为导演要响应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需求,听从民间的意愿。但后来,老百姓又要求赵忠祥再次“出山”的时候,以压倒性的87%“民调”强烈想再见赵忠祥时,却没有导演再次顺应“民心”了。这就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春晚”变成除夕之夜中国老百姓期待的一道“盛宴”之后,每年“春晚”之后都会有民意调查。调查的内容基本就是你最喜欢谁,你最喜欢哪个节目,你最喜欢哪个主持人之类。在那么多的主持人当中,赵忠祥的支持率往往是最高的,在四川的一次“民调”中支持率曾经达到了37%。这是一个占压倒性优势的数字,这个神话也就是赵忠祥能创造出来,20届“春晚”的主持人,也就赵忠祥一个人。以后恐怕不会再有人打破这个记录了,特别是在越来越浮躁、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37%的支持率将成为一个里程碑留在主持的历史上,再也无人能够超越。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
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但是,后来大家又都强烈希望在“春晚”上看到赵忠祥的时候,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就不听大家意见了。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
“春晚”既然要贴近老百姓,就应该按照老百姓的要求去做。老百姓不需要赵忠祥,“春晚”就让赵忠祥“下课”。后来老百姓想赵忠祥了,为什么不让赵忠祥“上课”呢?说不清、道不明。
“春晚”: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赵忠祥的运气很好。当第一次出现在春节晚会现场之前,赵忠祥已经有了多次的主持文艺节目经验。那时候台里面的播音员也只有赵忠祥能胜任。到1985年的时候,赵忠祥已经连续主持三届了。这三届对于春节晚会来说是开始、成型到成熟的阶段。从简单的歌舞加相声小品的并逐渐形成现在的春节晚会模式。赵忠祥见证了这段历史。赵忠祥也从这里开始进入主持行业的成熟阶段。
“春晚”跟赵忠祥基本上是溶在一起的。在长达20年的时间中,赵忠祥除两次没有出现之外,可以说每次春晚的主持人赵忠祥都是第一个被定下的。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中国有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说“春晚”本身就是一个王国的话,历届的“春晚”导演像帝王一样走马灯式地换来换去,唯一不换的就是赵忠祥。只能说明当时赵忠祥出现在“春晚”的意义比他本身的主持位置更重要。这个位置的获得其实又是因为赵忠祥的主持风格艺术化所带来的效果。赵忠祥成了“春晚”一个阶段不可或缺的符号。
2006年,《法制晚报》在北京街头做了一个随机采访。内容就是你最喜欢和希望今年上“春晚”的主持人是谁?当时赵忠祥的支持率是87.5%,这种支持率的确称得上是一个让人感到吃惊的数字,是一个神话。当时普京在俄国民众中的支持率只是72%。巧合的是,南方一份报纸也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做了这样的随机调查,赵忠祥的支持率竟然也同样是87.5%。虽然希望赵忠祥再次出现在“春晚”主持人位置上的民意调查支持率之高近乎神话,但赵忠祥没有再次出现。
也许,作为“春晚”主持人的赵忠祥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些民意调查已经无法影响到“春晚”导演在考虑主持人选时的心态和意愿了。但对于赵忠祥来说,“春晚”成为他主持艺术上的一段历史,是骄傲而辉煌的历史。
如果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一开始是剧组奉献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话,那么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民意调查,就是老百姓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节目的形式无非是唱歌、跳舞、小品、相声什么的。演员你没有办法总换,因为演员要的就是人缘。这样一来就只能换主持人了,主持人换了。于是,赵忠祥和倪萍就被替换了下来。那年晚会的导演是赵安。他跟倪萍说,今年我没有用你跟老赵,是因为网上对你们的评价。大家都不希望你们今年再出来。所以今年的主持人我就换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