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骂街,与社区网站建设 (一)
-乔雨风-
小时候家里住在一个大杂院,干部,工人,市民,医生各种职业的家庭住得很紧凑。谁家有个矛盾,
一个大院都知道了。上小学的时候,大院里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吵架了,有时是一个家里的夫妻吵,
有时是儿女同父母吵,有时是兄弟姐妹吵,有时是邻居互相吵。
吵架一般是在屋里吵,不过由于那时房子隔音不好,或者干脆开着门开着窗户,一个大院的都能听
到。这时“吵架”就开始向“骂街”方面发展了。
不过这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骂街。吵架一般是两个人吵,骂街是一个人骂,即当对手已经退出了,
一个人留下继续骂。一骂一小时,一骂一条街。经常听人们不无羡慕地说:那老张家媳妇真能骂,骂
半小时都不带重样的。
(写到这里插一句。最近湾经常有一些火药味,我写这个可能会被某些人认为我在讽刺谁。如果这样,
你真是自找苦吃了。其实我这里的“吵架,骂街”都不是贬义词, 无论好坏,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美国人先看心理医生, 再不行就开枪。我们先“吵架” 再“骂街”,不过是渲泄的方式渠道
不同而已。至于吵架的各方,我都觉得很可爱的。说可爱,是因为只要是来这个爱国网站的,都值
得我们爱,至于吵的原因,有时是因为讲话方式和态度,确实是让人哭笑不得的。)
好了,继续写我的论文。吵架一般是有一个或几个争论焦点的。骂街就不同了。骂街没有一个争论点,
重点是把对方骂倒,骂得哑口无言,至于内容可以任意发挥。一般高级一点的骂街要纵横古今,风趣
幽默,时常博得观众看客的一阵哄笑。低级一点的可以脏话连篇,夹杂一些性暗示,或性明示,问候
八辈祖宗,要对方无地自容。那时还没有春节晚会小品一说,不过精彩一点的街骂,就是本山大叔小品
的前身。
我在北方长大,一直以为骂街是北方文化的特色,觉得那吴侬软语骂起来肯定不给力。后来听南方朋
友讲,他们那里也骂,这才知道骂街不是北方文化的特色,而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特色。最近一上海阿
姨在香港地铁里大骂一港男,迎来网上一片喝彩,被誉为“客场作战也能大胜,从此对上海女人改观”。
这个没见过骂街的朋友无法体会其韵味,我不妨摘录一点:
————
近日,在网上流传一段港铁上两位乘客大爆粗口的视频,而这场骂战的导火线只是因为一次推搡。
据现场网友描述,当时这位上海女士被人推到撞到香港男,并立马赔礼道歉,说對唔住(对不起)。
但港男不知为何突然发脾气,叫上海女返大陆并爆粗口。
结果上海阿姨发飙,用粤语与港男对骂,并在港男说大陆人穷后亮出自己上海人身份。网友看完
短片大呼“上海阿姨威武!”,
现在,我们来看下翻译的现场实录。
骂战一开始,港男占据主导位置,破口大骂上海阿姨。他不仅爆粗骂娘,更说“要好好学做人”“
扔你烂??去海北同台北都死光”。上海阿姨回击:“就是会说粗口,垃圾人一个,没文化”“香港被
你害啦,香港没你早發達啦。”
港男随即回应“你哪个国家啊,大陆,台湾,韩国,粉肠?...”港男之后继续大曝粗口,并骂:
“你是大陆的啊,大陆穷呀。”上海女亦不甘示弱“我是上海人,我们在跳澎恰恰 ,你还在吃番薯!”
港男听罢,回骂“问候你老母”等粗口,上海阿姨力争上游,“脱下裤子看下你下面什么形,脱
裤子啊,你干嘛不脱裤,不脱你就是没资格,干嘛不回去*你妈。我回家脱了裤子等你,最好让你
妈妈知道她儿子下面长什么样子。你脱啊脱啊!”
港男一边骂神经一边回避。
港男回头思量了下,再度出招“你们中国人都贪污啊”。但上海女亦抵死回应“*,你们也贪污
啊,连曾荫权都贪污啊!”
两人吵架波及旁边乘客,乘客纷纷下车或躲开,上海阿姨后来居上,大跳脚怒骂港男,回敬
港男粗口。
港男最后败下阵来,随乘客下车躲风头,但上海阿姨依旧不依不饶,冲上去大骂“四八公,
脱裤子啦,你去死吧,快去死!” 似乎要摆个精彩结尾
——————
这场骂充分表现了骂街文化的精髓,要狠,要脏,要有性描写。最后争论的事情本身已经没人理会,
“曾荫权都贪污”也被当作骂街的武器。
(未完待续)